寧波彌勒博物館位于中國佛教名山奉化溪口雪竇山下,是寧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所屬公益一類正處級事業(yè)單位,2024年10月獲批成立,主要承擔以彌勒文化為主題的文物收藏、修復保護、學術研究、展覽展示、文創(chuàng)開發(fā)、研學活動等相關業(yè)務,旨在展示中國佛教文化的歷史與影響、促進世界佛教文化的交流與互鑒、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轉化與利用。
博物館主體建筑由中央美院、中國美院原院長潘公凱先生設計,秉持“古今交融、簡約蘊佛”的理念,采用梯田式退臺設計,建筑面積約3.7萬余平方米,如絲帶,亦如祥云,漂浮于雪竇名山之中。
同愿同行
和合共生
為進一步增強
寧波彌勒博物館文化軟實力和品牌影響力
提升公眾辨識度和社會認知度
寧波彌勒博物館現向社會公開征集
LOGO設計方案
具體事項公告如下:
征集內容
寧波彌勒博物館標志(LOGO)
征集單位
寧波彌勒博物館
征集時間
自本公告發(fā)布之日起,至2025年4月30日
征集范圍
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
個人、團體、機構均可參加。
設計要求
一、主題鮮明,內涵豐富
1.設計作品應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核心價值觀,積極向上、構思精巧,具有獨特性和唯一性。
2.突出寧波彌勒博物館的文化特色,立意積極,體現創(chuàng)新性、藝術性,具有較高的創(chuàng)意辨識度、親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時具有國際視野,便于海內外廣泛傳播。
二、設計規(guī)范,適用廣泛
1.標志的使用組合中需包含單獨使用效果和與中英文標準字組合的效果。
2.作品內容包括標準標志、圖形標志、標準字體、標志標準顏色(包含RGB/CMYK模式),并附立體、彩色等效果圖。
3.作品需考慮適用于平面、立體再創(chuàng)作,可在建筑裝飾、導引標牌、文件、宣傳用品、文創(chuàng)紀念品和媒體宣傳等各種場合和載體上使用。
三、原創(chuàng)作品,附詳細說明
1.作品必須為原創(chuàng),并附有作品名稱及創(chuàng)意說明,闡述設計理念、寓意、創(chuàng)作背景等,字數控制在500字以內。
2.作品需以彩色效果呈現,統(tǒng)一為JPG或JPEG文件,分辨率600*600dpi(像素/英寸)以上。
3.設計者需提供技術文字說明(圖樣尺寸、比例、顏色等),并保留設計原圖(如AI、CDR、PSD),獲獎后需提供源文件。
投稿方式及要求
1.請將設計作品、說明文件及l(fā)ogo征集登記表發(fā)送至郵箱:milemuseum@163.com
郵件標題注明:
“寧波彌勒博物館LOGO+作者姓名+聯(lián)系方式”
2.作品實際征集時間以我館收到電子郵件的時間為準。
3.針對投稿格式不符合要求、表格信息不完整、投稿人提供虛假信息的,稿件均視為無效投稿,不予評審。
評選及獎勵
(一)評選流程
1、初審
由主辦方對投稿作品的原創(chuàng)性、格式的規(guī)范性、信息的完整性、內容的合規(guī)性等進行初步篩選和審核。
2、網絡投票
經主辦方初審后,有效投稿作品將在寧波彌勒博物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上發(fā)布,由社會公眾進行網絡投票。
3、專家評審
網絡投票結束后,專家評審組進行綜合評審。
(二)獎項設置:
根據評審規(guī)則,在公正、公平的原則下,經過初評、終評環(huán)節(jié),將最終評選出:
采納獎:1名,獎勵人民幣30000元,頒發(fā)證書
入圍獎:5名,獎勵人民幣3000元,頒發(fā)證書
所有獎項涉及的稅費及相關費用由獲獎投稿者自行承擔。獲獎作品屆時將在寧波彌勒博物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上公布。
注意事項
1.投稿作品必須為原創(chuàng),未以任何形式發(fā)表或使用過,嚴禁抄襲。
2.獲獎作品的知識產權歸寧波彌勒博物館所有,一經投稿,恕不退稿,設計者不得將其用于其他用途。
3.本次征集活動的最終解釋權歸寧波彌勒博物館所有。
附件
請掃描上方二維碼填寫
寧波彌勒博物館標志(LOGO)征集登記表
咨詢電話:
咨詢時間:
周二至周日
上午9:30-11:30下午14:30-16:30
來源寧波彌勒博物館
https://mp.weixin.qq.com/s/-lCPuDEmkJ3DzRUDpDfgLg